对宝盖的记忆,始于35年前。那时,我刚进入衡南县机关工作,下乡进村调研时,在乡政府招待所住过几晚。通过走马观花,我感受到江南丘陵地带少有的“平原”气息,视野开阔,绿意盎然;其中有不少古建筑,青砖黛瓦、雕梁画栋、古韵悠悠。近两年,参加市、县作协“文艺扶贫”“文学赋能乡村振兴”活动,多次走进宝盖深处。
目之所及,鼓龙泉的广泽长盛、三峰寨的奇石异草、菩萨崖的“慈眉善目”、双河口的“泾渭分明”以及新城岩洞的“神雕侠侣”等,都是大自然的杰作,浑然天成。今年三月,乘着春风,再次来到宝盖,不但深入体验到它的绿意、古韵,还增添了“红色”印象,深感绿、古、红三色滋润的宝盖熠熠生辉,光彩照人。
“说古”,宝盖“古色”民居诱人。全镇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有50多处,其中保存完好的有20多处。最有名的当属宝盖楼。据载,北宋末年,衡州知府廖汉依下乡考察农务,经过宝盖时,惊叹迷宫似的湘南丘陵地带竟藏有这般开阔之地,遂决意在此建筑房舍。时称“保家楼”。“保家楼”后传为宝盖楼,历数个朝代的风雨侵袭,仅留遗址。清康熙年间廖氏后裔改建的牌楼屋至今保存完好,牌楼屋位于宝盖村,大门门顶正中悬挂着康熙皇帝敕题“世承先泽”大匾牌。宝盖楼气势雄伟,房屋绵延成片,回廊相通。湖南电视台曾在此拍摄专题片《古宅的回响》。
“赏绿”,宝盖“绿色”产业兴旺。万亩水稻、万亩银杏、万亩油菜,以及千余亩有机茶,漫山遍野的绿,那场面是何等壮观!宝盖作为“绿色+农业”观赏、种植基地,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人争相前去打卡。当然,一望无际的金色花海,不只为往来过客带去沁人心脾的自然享受和巧夺天工的惊叹,待到演变出许许多多荚果绿油油一大片,那是耕耘者最大的收获和喜悦。
“品红”,宝盖“红色”文化有三张名片。红色特工廖苓顽烈士故居——廖苓顽是徐特立的学生、董必武的秘书,也是著名作家海岩的祖母,她是左翼进步作家(笔名洪水),也是为党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的隐秘战士;邹代富烈士墓——邹代富是早期的共产主义战士,26岁时担任衡安耒特支书记、组织部长;衡炎古道——衡阳东至株洲炎陵的“御祭古道”,途经宝盖多个村庄。去年以来,宝盖利用域内三张名片,开发了一条红色教育精品线路,通过现场观摩教学、重温入党誓词、敬献花篮、宣讲家风家训等方式,传承红色基因、砥砺团结奋进力量。
来源:衡南县融媒体中心
作者:何越华
编辑:邓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