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南县融媒体中心2月7日讯(记者 曹梨)近年来,衡南县栗江镇六合村以“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”为总体要求,以“留得住碧水蓝天、守得住乡土人情”为目标,8年时间,六合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2017年圆满完成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;2018年被评为“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”;六合村花椒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第九批“一村一品”;六合村2020年被评为湖南省“同心美丽乡村”、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;2022年被评为“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”。
六合村位于栗江镇西南部,现有32个村民小组,844户,3190人,党员81人,地域面积7.7平方公里,稻田面积2474亩。原来的六合村由于交通不便,土地贫瘠,70%山地为紫色页岩,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,村民的收入来源也十分单一,是栗江镇远近闻名的落后村,也是湖南省建档立卡贫困村。
强化基层干部队伍 引领乡村振兴发展
注重政治引领。该村贯彻落实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坚持每月20日或21日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,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乡村振兴相关知识,并号召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,组织到党员主动服务村内企业,关怀村内困难群众。与此同时,该村大力抓班子队伍的凝聚力,在争资跑项方面不遗余力。通过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“五个到户”,发挥党员的走访、联系、工作、致富“四带头”作用,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。
优化营商环境。2019年夏天和2022年夏天,在连续高温无降水的天气下,六合村村委会出钱购置浇水设施,村干部每天下午4点开始,免费为花椒基地浇水,常常浇水到深夜。在村两委的帮助下,花椒基地顺利度过了干旱天气,现在花椒长势喜人。六年的坚持,先后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开发的刘长清高兴地说:“六合村的投资环境非常好,如今前景一年比一年好,桃园成林、设施完善,山、林、水、玩,浑然一体,犹如深山‘闺秀’待出阁,将热忱欢迎八方来客。”
创新服务方式。因六合村离市区和县城都有1小时的车程,加之村内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。村“两委”向村民郑重承诺“矛盾纠纷不打110,突发疾病不打120”,遇到困难和问题,只打村干部电话,村干部在接到电话15分钟之内必将赶到现场。根据情况采取相应应急措施,特别是对重大疾病人员,村里直接用车把患者送往市区医院救治,并办好住院手续,等其家属赶到医院村干部才离开。近几年累计送急病患者到就医救治30人次以上。六合村邻里和睦,互相帮助,“一个电话,村医上门,有什么事情邻里之间互相帮忙,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”村民们高兴的说到。“我妈突发心脏病那天,如果不是村干部把我妈妈及时送到医院,我就是个没妈妈的人了”,王继旺的女儿每每提起都对村干部感激涕零。
立足特色优势 发展本地产业
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。以前的六合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,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持续深入,乘着乡村振兴的大好东风,发展乡村旅游。六合村开发长冲水库,建成滨水休闲山庄,承包给公司经验,为村集体创收26万元/年。六合山庄2020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三星级湖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;2021年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湖南省三星级休闲农业庄园,每年接待人数近万人。引进耒阳市沃土农业有限公司在村内建设牲猪模块化养殖基地,现已签订合作协议,项目建成后,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万元/年。2022年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万。
盘活“沉睡资产”。创新机制,盘活“沉睡资产”,通过“屋场恳谈会+乡村振兴”,与村民商讨确定推行“统一流转、代行出租”的方式,把全村几十年未开发利用的5000余亩紫色页岩山地流转到村委,再以整体打包方式转租给投资方,避免村民与投资方产生用地纠纷。通过这一举措,吸引花椒产业、黄桃产业等落户六合村。下阶段,花椒基地将在农产品深加工上进一步发力,实现花椒初加工到精加工的转变,以花椒产业带动周边产业发展。
推行利益联结机制。推行“固定租金+浮动租金”等利益联结机制,2620亩花椒每亩产量可达1000斤,以每斤7分方式提成到村里,并按照村2分、组5分原则进行分配,浮动租金可增加18.3万元。村民可以在花椒基地务工,也可以承包花椒自行管理,每亩产量突破平均产量后再获得额外奖金。用工高峰期每天平均有80名左右的村民在花椒基地务工,年劳务支出达90万元,人均增收3800元。合作社按椒果0.07元/斤向村集体分红,村集体收入可增加5万元,村集体按0.07元/斤分红给核心栽植区内受益脱贫户31户95人,户均可年增收800元;按0.05元/斤分红给其他村民,户均可年增收600元,村民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,也可以化身基地“主人翁”,村民主动服务意识越来越强。通过采取村委完善基础设施、公司种植、村民承包管理、收益与产值挂钩的方式,把村委、业主、村民紧紧捆绑在一起,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、高度相互依存的经济共同体。
涵养文化生态 培育文明乡风
补齐设施短板。通过上级争资跑项、发动乡贤会募捐、村民自筹和村集体经济投入,硬化村组道路、修建水渠、山塘清淤改造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打井、完成农田改造、安装太阳能路灯、光纤进村入组、建成集办公医疗为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和乡村大舞台、拆除空心房228栋、改建旧民居480栋、高标准完成改厕307所、村内通组道路完成了硬化、美化、绿化、亮化,切实为人们出行和活动提供良好环境。通过危房改造实现危房户清零。村民们自豪的说“我们村现在的环境比市里还好,听得到鸟语、闻得到花香,心情多舒畅啊。”
成立新乡贤联盟。发挥乡贤在矛盾纠纷调处、参加公益活动、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。每年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活动,乡贤赞助资金请戏班子开展花鼓戏表演,表彰敬老好儿媳和德高望重老人,救助特困老人,所有参会村民发放慰问物资。“这块奖牌既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责任,我要对父母公婆更加孝顺,才能对得起大家对我的这份肯定”孝老好儿媳陆秀娥说道。乡贤出资实施教育奖励,每年给予考上一本、二本的学子奖励1000元。
创建友好型社区。投资50万元采取站点结合的方式,在村部建设养老驿站,在彭二和小桥村建设屋场养老服务点。养老驿站集餐饮、娱乐、读书、日间休息、日间照料、日间托养服务、上门养老服务为一体。现在养老驿站有14名老人居住,4名老人由驿站送饭上门。通过打造“家门口养老院”的布局模式,实现老年人“足不出户、养老无忧”。为了丰富居住老人的休闲时光,每天傍晚,村民们自发的在养老中心前坪跳广场舞,居住的老人们也时不时的加入进来,真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。
免费接送返乡人员。春节期间,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时,实行免费到市区接送。村“两委”承诺:“一定是让我们的车子等人,绝对不让他们人等车,一律免费接送到家。”
现在的六合村,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,干事创业精气神洋溢在村民脸上、落实在行动中,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,邻里互助蔚然成风,处处呈现风尚美、风俗美、风气美的文明新气象。干群齐心,一起向未来,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来源:衡南县融媒体中心
作者:曹 梨
编辑:曹梨